7月15日,王文韬(化名)与父母最后点下确认键,以优异的中考成绩填报了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与清远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市一中”)擦肩而过,略带遗憾。
7月8日,清远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清远市2025年中考志愿填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招生计划出现重大调整:清远市第一中学不招收连州考生,其他市直属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公费班、普惠班只面向清城区、清新区招生,民办高中的自费班不可录取连州中考投档分在当地前三分之一的考生。换言之,连州市的考生要读普通高中,基本只能在连州就读。
这被视为当地“振兴县中”的重要举措。除清远市外,惠州市、潮州市等多个地市今年也发布了类似招生政策,目的都是为县级高中留住优质生源,振兴县中教育。
市直属高中限制招收连州考生
清远市本次政策调整从市一中开始。今年6月10日,该校发布2025年秋季招生公告,计划招收高一年级新生1642人,招生范围首次剔除了连州市。
清远市第一中学是创办于1928年的市属高中,近十几年来,该校通过扩招,持续吸纳全市8个县(市、区)的优质生源,高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对于当地人而言,考入市一中的学生,几乎等同于半只脚踏进重点大学的校门。
6月10日,清远市第一中学发布的2025年秋季招生公告未包含连州考生。
王文韬一直把市一中作为升学目标,如果按照2024年市一中在连州招收25人的规模,他认为自己进入市一中稳操胜券。王文韬的父亲王建国(化名)分析过,以儿子的中考成绩,进入市一中,很有机会入读重点班。“相信配上市一中的师资、学习环境,加上他个人的努力,三年后考上暨大、华师等高校应该难度不大。”
无缘市一中后,王建国将希望寄托在民办学校。他多次致电咨询清远市广铁一中、清远市海德外国语高中学校等,得到的回复如出一辙:“根据市教育局规定,我校不能招收连州优质生源。”根据《指南》,市直民办高中“不可录取连州中考投档分在当地三分之一的考生”。
南方农村报记者从连州市教育局获悉,连州市今年共有5199人参加中考,换言之,今年连州排名前1733名的中考生,不能报考清远市任何一间市直属公办、民办高中(不含职校)。
7月10日,清远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招生计划表部分截图。
力挽“县中坍塌”危局
清远市教育局在今年6月14日接受清远日报采访时表示,连州市是广东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按照省有关要求,逐步推进试点县保留县中优质生源。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面向全市范围招生时,均不得招收连州市优质生源。这一政策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振兴县中教育。
连州中学。
“县中塌陷”现象近年备受关注。以连州市为例,创办于1882年的连州中学曾辉煌一时。1999年和2001年,连州中学各有1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2005年高考,连州中学22人单科成绩进入清远市前十名;2006年连州中学考生摘取清远高考总分第一名。但近年来,连州中学的优质生源不断流失。连州中学副校长何珍曾表示,在2008年之前,连州中考成绩前100名的学生,约有90人留在本地;2008年后逐年减少,到2015年,前100名中仅有17人留在连州读高中,2020年之后甚至降到个位数。与之相对应的,连州中学的高考成绩一落千丈,鲜有学生能考入中山大学等名校。
清远市第一中学近年招生情况。南方农村报记者梳理制图
这种“生源流失-教育生态弱化-生源更严重流失”的恶性循环,正是“县中塌陷”的典型写照。为扭转这一局面,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2022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县中生源和教师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要求地级以上市城区的普通高中学校不得违规招录县中生源,深入开展违规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等行为专项整治。
由此,清远市教育局作出响应,从2021年起,市一中逐年减少面向中心城区(清城区、清新区)以外的县(市)招生。南方农村报记者梳理统计,2021年到2025年,市一中面向清城区、清新区的招生比例,从61.9%逐年升至92.4%;面向连州的招生人数,则从63人逐步缩减至56人、25人,直至今年不再招收;英德则从110人降至53人,佛冈从30人降至17人,连山从14人降至10人,连南从24人降至15人,阳山从54人降至30人。另外,从2025年起,除自招外,该市其他市直属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公费班、普惠班只面向清城区、清新区招生。
有家长提前应对。连州市民张女士说:“三年前我们就把孩子转到清远市区读初中了,就是担心政策突变。”王建国则感到无奈:“我们也考虑过去市区买学区房,但迫于经济压力等因素,最终还是放弃了。没想到今年‘一刀切’,市一中不再招收。”
清远市本次招生政策调整引发网友热议。
县中如何做到“高进优出”
清远市本次招生调整在网络平台引起热议,争论的焦点在于:留在连州的优质生源能否享受到匹配的教学质量?
清远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早前表示,近年来连州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去年引进广州市第六中学开办了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连州有能力培养好优质生源。该负责人指出,这一调整并非削减连州学子机会,而是通过政策杠杆激发县中内生动力,破解“生源流失-县中弱化-社会认可度降低”的恶性循环。
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
据介绍,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是连州市与广州六中合办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办学理念与广州六中一致。两校同教材、同进度、同资料、同备考、同考试,让连州学子在家门口就享有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2024年9月,该校招收了首批高一学生,秋季期末联考,平均分从入学时清远第九跃居第五,本科A线模拟上线率达77.68%,远超全市平均水平。今年,该校获准“逆向”招生,面向清城区、清新区招收30人。
部分家长对这所新建学校充满期待,“在连州能多一间学校选择总是好事”;亦有家长持审慎态度,“新学校好像一个‘新产品’,目前还没有高考成绩可参考,还需要观望”。
广东多地打响“县中保卫战”
我国约有60%的高中生在县级中学就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透露,今年将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重点优化县域学校布局,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到县中,使县中更好地服务乡村学生。
除了清远市,广东多个地市今年也调整了高中招生政策:惠州市第一中学不再招收龙门县中考生,潮州市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潮州市金山中学、潮州市高级中学和潮州市绵德中学)只招收在潮安区、湘桥区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不再招收在饶平县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广州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吴国珍指出,清远市本次政策调整体现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但在执行层面存在优化空间。“招生政策的延续性突然中断,会让部分家长学生产生教育权益受损的感受。如果能设定3年过渡期,并明确规划今年招多少人、明年招多少人,就可以减轻政策落地的短期冲击。”
清远市第一中学。
“禁止跨区域‘掐尖’招生是振兴县中的必要措施。”吴国珍指出,优秀生源持续外流会引发连锁反应:教师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管理;学生群体缺乏学习标杆;教学成果难以获得正反馈,进而挫伤教学积极性,加速优质教师的流失。“留守本地的学生越来越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这恰恰是最大的‘教育不公’。”
“但限制招生只是一种行政手段。有条件的家庭仍可通过提前转户籍等方式规避政策。”吴国珍强调,振兴县中的根本在于切实改善县域教育生态。“县中的衰落并非一日之寒,其振兴同样需要久久为功。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改革与建设,才能逐步重塑健康的教育生态。”
(应受访者要求,王文韬、王建国为化名)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陈咏韶 唐瑞谦
【来源】南方农村报
景盛配资,开户配资,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