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杂言《于阗采花》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于阗:汉西域佛教王国,唐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旧唐书-西戎传》:“于阗国,西南带葱岭,与龟兹接,在京师西九千七百里……崇佛教。”】于阗采花:陈、隋时杂曲歌辞名。本辞为:“山川虽异所,草木尚同春。亦如溱洧地,自有采花人。”溱(zhēn)洧(wěi):郑国二河名。诗经《溱洧》篇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洧岸边游春。
于阗采花(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明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注释】采花人:双关。指采花之人,也指为国君选美之人。
明妃: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称明妃。【《汉书-匈奴传》:“竟宁元年,单于(呼韩邪)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屠智牙师。……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姝(shū):美女。《说文》:“姝,女子也。”《字林》:“姝,好貌也。”《登徒子好色赋》(宋玉):“此郊之姝,华色含火。”《静女》(诗经):“静女其姝。”《古诗五首》(汉):“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方比:《论衡-薄葬》(汉-王充):“唯圣心贤意,方比物类,为能实之。”《晋书-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方魏舒有余。”
丹青:绘画用的颜料。妍(yán):美丽。【《西京杂记》卷2:“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其事,画工皆弃市。”】
无盐:古代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列女传》(汉-刘向):“钟离春者,齐无盐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蛾眉:蚕蛾的触须细而弯,故用以喻女子之眉;借代美人。《硕人》(诗经):“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皓齿:美人。《杂诗》(魏-曹植):“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诗意串述】此诗前六句叙昭君故事。胡国选美者,自以为胡汉美女相差无几。自从昭君入胡后,胡地美人羞惭得要死。才知道汉地向来多美人,胡地根本没有美人可相比。末四句寄情。只是画师能使丑变美,才使绝代佳人嫁异域,丑女留在深宫里。自古以来蛾眉多遭嫉,才导致绝代佳人昭君埋葬胡沙里。(借昭君故事写自己因嫉失宠被赐金放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景盛配资,开户配资,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